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

当前位置: 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经典案例

都市购房族 购房可要悠着点

时间:2006-11-19 00:00 作者: 点击:
 
记者调查发现,“房串串”活跃在大街小巷骗你没商量
 

发布时间: 2006-11-19 09:12:09 
  在目前的一些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专门打二手房屋出售、出租主意的人,这些人玩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戏,一边扮演求购、求租房屋人,从房主处骗得房屋信息;一边又充当出售、出租房屋者,想方设法从真正要购房或租房人手中收取费用。业内人士形象地把这群人称为"房串串"。

小心购房陷阱
  在万州区,人们对"房串串"看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均认为其危害性十分大,并且涉嫌欺骗,应该进行严厉打击。
  万州区消委秘书长王双表示,随着万州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住房要求越来越高,换房频率也随之提高。一方面,大量的住宅存量资产需要盘活,另一方面,市民的居住需求需要满足。因此,二手房的中介服务和交易就必然成为市场的一道风景,一些不规范、无证无照的"房串串"应运而生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由于操作不规范,缺乏法律依据和文件参照,这些"房串串"在承担房屋中介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损害了一些消费者的利益,导致万州二手房交易纠纷不断。
  王双针对"房串串"的具体违规行为和操作方式,根据消委已经受理的案例,分析说,"看房费"很有可能是陷阱, "房串串"在收取了消费者的"看房费"后,由甲业务员带领客户去看一套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房子,在路上乙业务员打来电话冒充房东说临时有事去不了,另约时间看房或让该客户记下"业主"的电话号码,这时甲业务员会说:"你已和房东取得联系,根据合同看房费不予退还。"而所谓的"信息费"则是消费者交纳为数不多的一笔费用后,"房串串"会为消费者提供若干条房源信息,由消费者自己去联系。
  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律师程航认为,“房串串”不是一种新兴的职业,严格地说是一种地下房屋中介的性质;从事此行业的人完全应用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招数,不仅手段涉嫌欺骗,而且多处涉嫌违法。“眼下房屋中介私下交易的种类很多,值得市民引起警惕,像提供虚假房屋产权证、无效代理、非法代理、资金交割隐患、交易过程中房地产受查封及其他限制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房产中介过程中的陷阱。"
“房串串”活跃大街小巷
  "明明说不收中介费,结果为了看房我还是给了100元信息费。"11月12日,急于购买二手房的张女士投诉称,她房子没买到,反而被花言巧语的"房串串"巧借名目敲了一笔。
  近段时间,记者多次接到类似张女士情况的投诉,投诉表明有人专门打起了房屋出售、出租的主意,其实在他们手中什么房也没有,却以此为职业"无本经商",以从中赚取差价为谋生手段,大家形象地称这类人为"房串串"。
  真有"房串串"这样一种职业吗?接到投诉后,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凭着电线杆和墙壁上的"牛皮癣",记者有的放矢地挑选了5个明确显示为个人房源信息的房屋,记者电话打过去,对方称"完全没有中介人,不需付中介费"。可是,记者明明知道这5处房屋的联系电话均系同一个,难道是同一个房主有这么多房屋?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5处房屋的房东都不是该联系人,该联系人却以此为职业,以收取看房费或信息费为谋财手段。
  记者继续深入调查发现,万州不仅存在"房串串",而且"房串串"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的广告随处可见,并且这些假广告专门将人家真广告遮住,使其无人知晓。记者给一"房串串"打去电话。
  "房串串"问:"你想要哪一类型的房子?"记者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完全不是市场上能买到的房子,要的是位置最好、价格又低的房型,同时对楼层、年限、面积、周边环境均提出了条件,"房串串"连声称手中正有这种类型的房子,记者提出要看一下,"房串串"称必须先缴50元"看房费"后,才能领记者去看房。记者又打了几个电话,"房串串"均答复有符合要求的房子,但无一例外地都要记者先缴50至100元不等的"看房费"后才能去看房,而在这之前拒绝给记者提供任何该房屋的信息。
  为什么会出现"房串串"?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万州有不少房屋中介机构,绝大部分中介机构给百姓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有房屋中介机构不规范操作,不仅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带来阻力。
“房串串”具有双重身份
  "房串串"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到底是怎样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最终赚取钱财?经过记者连日调查发现,许多"房串串"都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扮演求购人、求租人的角色,又充当出售者、出租者,其实整个运作流程完全就是一个地下房屋中介。
  11月13日,记者在新城路一电杆上看到一张名为"出售私房"的广告,广告内容很简单,就一套房而已,上面称在王牌路有套私房要出售,还有面积、楼层、价格等信息。记者一看正是市民投诉中提到的"房串串"似的广告,就按照广告上的电话打了过去。"喂,你是王先生吗?你张贴的广告中称在王牌路有套房子要出售,我可以去看一下吗?""可以,但看房的人多,许多人看了又不要,我住在五桥,你得给50元的看房费。"记者承认给看房费后,王先生约定在西山车站大门口见面,并说房子就在车站旁边,但记者问具体位置时,王先生称见面后再说。
  见了面,王先生迫不及待地找记者收了看房费,然后背着记者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打完后,王先生给记者介绍了具体在哪一栋楼、多少层,"你自己上楼去看吧,我老婆在上面等,满意的话我再来。"记者称不一起去看,就得退看房费。王先生无奈之下就带着记者上楼,到了那房间门果然开着,里面一名妇女冲着门口喊道:"等半天都不来,到底买不买?"走在后面的王先生轻声对记者说了句:"对不起,我有点急事,你各人去看。"说完转身就下楼走了。
  记者装模作样地看了一圈房子,然后跟女房主摆起了龙门阵:"你老公真是个大忙人呀,卖房子都没时间跟人家谈。""你说谁,我老公在广州打工,哪能来卖房子哟?"女房主有些吃惊地反问记者。"那个王先生难道不是你老公吗?""哪个王先生哟,我老公姓张,你啥意思,到底买不买房子?"记者心里一惊,果然上了王先生的当,最终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王先生先收集别人房屋出售信息,然后贴出广告称自己有房出售,以房主的身份勾上记者后,王先生同时以购房者的身份电话通知房主声称要看房,确认房主到后,收了"看房费"的王先生更加心安理得。说到底,王先生就是专门靠出卖房屋交易信息收取所谓的"看房费"等,在房屋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充其量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房串串"精得很,他们先扮演房屋求购、求租人,甚至打出求购、求租街头广告,等房屋出售、出租者打来电话时,他们将对方姓名、房址、房屋大小、电话等详细资料记录下来。然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出售、出租者,将这些信息整理后变成自己的房源,把原房主的街头广告去掉,以自己的"牛皮癣"形式散布出去,吸引来求租、求购人进行有偿提供信息。至于买卖双方是否联系、是否成交,他们毫不关心。
采购员成了“房串串”
  “房串串”是何时出现在万州大街小巷的?这个问题很难有人说清楚。但是,从一名老“房串串”的故事中,我们还能大概看到“房串串”的兴起以及兴盛的过程。
  记者在调查“房串串”时,发现一位中年人的行迹十分值得关注。记者留意到,在主城区多个张贴房屋中介信息的地方,都出现了这位中年人的身影,每次记者看到他,他都在认真地抄录房产信息。经过多次攀谈,记者取得了这位中年人的信任。这位中年人自称姓林,他告诉记者,他并不是想租房子或买房子才来看信息,而是为了利用这些信息赚取信息费。在记者再三表示不暴露林先生身份和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林先生给记者摆起了他当“房串串”的故事。
  年近50的林先生,虽是忠县人,但对万州主城区旮旮旯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林先生早年在外地工作,从事过采购工作,懂经济,善经营,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10年前就下岗,由于年龄过大,属于“上有老、下有小,退休尚早,求职已老”的那类人,想做生意既没本钱,也没有项目,一直呆在家中没再就业。
  其实,在家赋闲的林先生一刻也没闲着,搞过采购的他很快发现二手房存在着大量的商机。那时,因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大移民开始了,万州区胜利路、民主路、环城路、二马路、一马路等下半城均在拆迁之中。“此时房屋市场还十分低迷,连许多新房价格都起不来,空置房在整个主城区有数十万平方米,二手房更是不值钱。”善于逆向思维的林先生却从“低迷”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将仅有的几万元存款全部押上,去收购二手房。
  那个时候临近下半城的二手房很多,许多人对未来情况不是太清楚,急于卖出二手房。林先生不仅到处看二手房出售的信息,而且打出了收购二手房的广告。由于林先生付的是现金,他很快就在鞍子坝、偏石板等城市背街小巷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4套房子。收购来房子后,林先生就贴出了出租、出售的广告,并慢慢寻找到了好买主,从中狠狠地赚了一笔。
  “那个时候生意好做,房子便宜、房源好,出手就能赚钱。现在可不行了,搞这一行的多,房价高、房源紧张,而且真房主也学精明了,价格过低就不会卖给你了。”他告诉记者,现在干收购房屋转手出售的生意风险大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他干脆就不收购房子,专门在全城看信息,然后把收集到的别人的房产信息作为自己的发布出去,从中赚取信息费,“虽然找钱不容易,而且是找小钱,但这样做不担任何风险,除了每天去抄录信息外,反正也没有付出什么,赚到一笔是一笔。”
  
三峡都市报记者 章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