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

当前位置: 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法治理论

推动地理标志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时间:2023-08-28 15:43 作者:郭亮 点击:
农产品地理标志助力重庆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摘要]地理标志凝聚了独特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属性,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其已成为我国实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打造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抓手,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农产

——农产品地理标志助力重庆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摘要]地理标志凝聚了独特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属性,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其已成为我国实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打造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抓手,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重庆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重庆现实提出了通过合理利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助力重庆乡村振兴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重庆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乡村振兴;路径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概述
(一)概念界定
我国《民法典》在第123条将地理标志作为一项独立的知识产权客体进行单独规定,这一显著的立法变化突出了地理标志作为一项独立客体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目前我国地理标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概念,即“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以农产品出产的特殊地理环境作为基础,结合历史人文因素而形成的具有良好声誉的产品标识。
(二)战略意义
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的优良品质不仅与其所在地域的水土、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也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人文因素紧密相连。而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具有优越自然条件,且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必然会孕育出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统计,截止2022年5月,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3个,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市场主体18814家,批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共计6897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2017年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其中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做强特色农业,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抓手,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重庆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一)起步时间较早,但发展增速不高
为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部于2007年末颁布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2008年2月施行。2008年,梁平柚、武隆高山白菜、武隆高山萝卜、武隆高山辣椒、武隆高山甘蓝、武隆高山马铃薯、梁平肉鸭等八种农产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重庆市申报启动工作相较于其他地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但从2008年至2021年的十四年中,重庆市只有2012年和2020年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登记数量分别达到10个和12个,除此以外,有六年年均数量低于4个,其他年份年均数量在5个左右,对比其他地区来看,重庆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数量增速较慢。
(二)规模不断扩大,但品类不够丰富
据统计,重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规模达600665.17公顷、1040(万头/只/羽),产量1056.7325万吨。其中,经作类产品33个,规模289372.04公顷,产量381.0805万吨;蔬菜产品23个,规模267526.43公顷,产量622.181万吨;畜牧类产品9个,规模1040(万头/只/羽),产量4.871万吨;粮油产品4个,规模37100公顷,产量18.6万吨;渔业产品1个,规模7000公顷,产量30万吨。这些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核心形成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显著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从结构上看,重庆市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种类,近几年新增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也主要集中于此,总体上农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登记总量逐渐增加,但地区差异较大
通过全国地理标志查询系统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重庆市已成功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70个。重庆市共有38个区县,已经登记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是27个区县,总体来看分布不够均衡,地区差异显著。武隆县以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位居重庆之首,其次是南川区、城口县、合川区各自有5个,位于第二,黔江区有4个位于第三,其他均区县在3个以下。另外,作为农业较发达的一些区县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登记工作严重滞后,如农业大区万州区也仅有一个“万州罗田大米”地理标志。农业总产值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拥有众多特色农产品,并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柑橘之乡、富硒美食之乡”的江津区,也仅有“江津花椒”和“江津广柑”两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两个还都是十多年前登记的,近十年都没有再培育出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四)大品牌影响力显著,但平均价值较低
2021年6月,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显示,重庆涪陵榨菜和重庆春节脐橙分列品牌声誉榜第二和第五位,但整个重庆农产品地理标志也仅有这两个入选品牌声誉榜单前100名。2021年5月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中,重庆也仅有奉节脐橙和江津花椒进入地理标志榜单前100名。从品牌影响力来看,重庆市仅有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和江津花椒等地理标志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甚至涪陵榨菜的品牌价值评估超过百亿。但重庆市其他绝大多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影响力较弱,茶叶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对产业带动力不强。
三、重庆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水平偏低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才有保障。重庆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技术要求,整体产业化发展水平偏低。首先,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不明显。尽管重庆有涪陵榨菜集团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但有影响力的农业企业总体数量较少,而多数农业企业规模较小、产值不高,带动作用不强。其次,盈利水平低,人才吸引力不强。由于重庆多数农业企业缺乏有影响力品牌,导致农产品销售价格不高,企业盈利水平低,职工福利待遇差,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再次,没有形成以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化程度不高,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较低。最后,没有形成与农户紧密联结的深度利益绑定机制。由于绝大多数农业企业与农户都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机制。这就使得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容易发生损害双方利益的行为,双方权益可能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严重不足
202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5万美元,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将有可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将随着收入的增长不断升级,在农产品的消费方面,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将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重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众多,但多数由于投入不足、宣传不够,导致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不能显著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多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登记后,没有通过系统化的推广活动广而告之,没有通过有效的渠道进一步提高知名度,甚至有些农产品地理标志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这种落后的推广根本无法有效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带动作用。
(三)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保护意识不强
首先,大多数重庆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同时,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区域内农户集体享有的权利,并非专属于个人所有,申报积极性严重不足。如果当地基层政府组织亦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申报工作,那么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必然会严重滞后。其次,部分生产者为了节约成本,就可能会降低农产品品质,从而损害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但由于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都是作为集体权利存在,很少有人为了集体权利而采取维权的必要措施。当侵权行为不能得到有效制止时,这种行为就有可能陷入侵权获益,更多人再侵权的恶性循环。
(四)地理标志农产品销售网络建设滞后
重庆市大多数农产品都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成熟后会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如果没有建立畅通的销售网络,农产品就有可能陷入滞销,农户就有可能会面临亏本。就目前重庆现状来看,大多数地理标志农产品都是通过批发商收购的方式进行销售的,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价格不高,有时还可能面临增产后,收购商恶意压价的不利局面,这种状况容易挫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重庆市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以发展农村产业为着力点,利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延伸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链,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首先,应重点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龙头企业先发展,才能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更多形成较大较强的产业集聚,逐步延伸成完整的产业链。对于重点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甚至给予一定补贴,金融机构可以给予更大的资金支持,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打造更多的龙头企业,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完善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风险联结机制。企业给农户下订单,农户按订单生产,企业制定最低收购价格,终端价格在最低价之上随市场波动。这样的机制,让农户在生产时能够吃下定心丸,亦保障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最后,对于有能力,有条件、愿意投身农业生产的较大农户,政府应当从技术指导、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等多方面全力支持这些农户做大做强,从而形成一定示范效应,推动当地理标志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
(二)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
品牌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证,提升品牌是增加产品竞争力最有力的方式,不断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1、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基层政府组织可以牵头联合村委会、合作社等组织,对本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实地调研,掌握该农产品的自然属性特点,挖掘与该农产品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于积极申报地理标志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此调动申报的积极性。
2、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推广工作。对于已成功申报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推广工作。第一,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推介会等形式吸引周边群众更广泛的参加其中,更全面的了解该农产品,把这些参与的群众培养成宣传队进行更广泛的传播;第二,可以由地理标志农产品协会组织当地企业联合进行市场推广,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提供政策便利;第三,重视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应。现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有巨大的流量和传播效应,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推广窗口。当地协会或企业可以联合有实力的传播公司对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宣传。
3、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现在很多产品都通过赋予一定的文化属性,打造文创产品,以提升产品形象。当地协会或政府可以联合一些文创团队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用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包装,赋予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属性,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形象,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
很多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者往往更重视如何通过该标志做大做强产业,谋取更多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没有风险控制机制和应对策略,有些侵权行为可能会给农产品地理标志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1、强化法律顾问制度。龙头企业都有较强的风控意识,一般都聘请了执业律师。但大多数基层农产品协会、种植大户等由于意识、费用等原因没有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形成了法律保护的盲区。目前重庆所有的乡村基层组织都已经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可以考虑把涉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问题纳入基层组织法律顾问的服务范围,由专业人员进行风险控制,可以极大的提升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的专业性。
2、加强日常普法宣传。(1)政府、协会等机构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短信等向村民不定时发送法制相关信息,提升法律意识;(2)抓住受众心理,让法律深入人心。可以考虑把身边的涉及农侵权案例编排成村民感兴趣的小品剧、话剧等,通过晚会甚至抖音、快手等让受众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法律意识;(3)提高法律讲堂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通过提升主讲人的宣讲能力,调动受众参与地积极性,逐步提高法律讲堂的质量。(5)发挥当地涉农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各基层司法所应收集当地发生的典型案例,形成可供学习借鉴的典型经验,作到家喻户晓,从而提升法律意识。
3、完善风险控制机制。(1)法律顾问应当熟悉与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动态跟踪与之有关的典型案例,掌握典型侵权行为的有关方式。(2)法律顾问应当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情况,结合过往出现的侵权现象,总结经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3)针对可能出现的涉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侵权行为,能够提前预判,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将侵权行为扼杀在萌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四)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销售网络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质量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会越来越广阔。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经营者理应通过更多更新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需求。
1、拓宽线下销售。现在很多农产品销售都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销售渠道单一,未来应尽量拓宽销售渠道,比如可以联系大型超市,通过农超对接完成销售;可以通过扶贫助农相关项目建立销售渠道。
2、发展线上销售。(1)多方位开展线上销售。消费者通过线上进行购物已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方式,由于以前运输、保鲜等因素的限制,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困难重重,但现在随着物流运输的科技赋能,解决了农产品线上销售的最大瓶颈。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营者可以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直播平台,淘宝、拼多多、京东等购物平台,多管齐下开展线上销售。(2)多形式开展线上销售。现在很多线上销售千篇一律,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营者可以通过挖掘与产品有关的文化、历史等,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实现销售。也可以通过宣传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科技、乡村生活等吸引消费者,发展“粉丝经济”。
3、提升销售能力。可以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协会、政府等组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经营者进行培训,指导实践销售工作,甚至派出销售骨干实地教学等方式提高其销售能力,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雪,尹玥.《民法典》背景下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困境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9-99
[2] 刘勇.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59-62
[3] 刘素芳,秦其文.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乡村振兴的推动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4):141-142
[4]  李东.农产品地理标志视域下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12):61-64
[5] 谌爱群.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6):1-6
 
 
作者简介
郭亮
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分隔线----------------------------